Seek the TRUTH of Life

【科宝夜校】读书分享:国史大纲--汉朝下半部分

发布时间:2020-12-04 来源:创实医疗 分享

12月2日,科宝董事长朱仁明带领我们阅读《国史大纲》第十一章统一政府之对外,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以民族之优秀,疆土之超越是中国国力长,国人卓然高于四围之外,外族之上,因此中国史上对外自胜负强弱几乎完全是国内政治的转为转移。

中国的外患,外交实际上都是内政问题的一个延伸。其实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外患都不是特别大,都是内部原因的反射和内部原因造成的。

在西汉的时候,各色人物平流竞进,并无阶资,亦无流品。西汉是一个多元化的局面。大抵是一个杂色的局面。东汉则渐渐从杂色的转变成清一色,人才走归一路,为东汉国力向衰之又一原因。

汉与匈奴边界辽阔,匈奴飘忽无定居,乘我秋冬农稼毕收,彼亦马肥弓劲,秋高则马壮,风劲则弓燥。入塞侵掠,攻者一点,防者千里。中国疲于奔命。就匈奴全国壮丁言,不出三十万。我们中国和匈奴之间的边界很长,到收获季节的时候,马也最好的时候他就来骚扰。

接下来讲到 “其社会组织并不如中国之强韧,则可以寻其主力一击而破。此所谓一劳永逸,较之消极的防御,为利多矣。大抵中国史上对外问题,莫不然也。”

于是遂先有汉武帝之诱敌政策。在元光二年,用王恢策,使马邑人聂翁一间阑出物与匈奴交易,阳为卖马邑城 诱单于,汉伏兵三十万马邑旁,单于觉而去,自是遂失和。史称“马邑之谋”。诱敌政策失败,于是不得不大张挞伐,开塞出击。

汉击匈奴,采用两种步骤,一是远出东西两翼造成大包围形势,以绝其经济上之供给与援助。一是正面打击其主力。开塞出击之进一步则为绝漠远征。

汉以骑兵为主,汉以骑兵任先锋之扫荡,继以步卒屯田为后劲,步步为营而 前进,匈奴乃不能复转侧。所以到宣帝时,匈奴终于屈服,而汉廷一劳永逸之战略卒以见效。

但是中国以优势的人力和财力,对付文化较低、政治组织较松的民族,采用主力击破的攻势,自比畏葸自守为胜。

汉武帝挞伐匈奴并不误,惟惜武帝内政方面有种种不需要的浪费,如封禅巡狩等。所以匈奴虽败,而中国亦疲,故为后人所不满。

大抵中国对外,其病每不在决心讨伐,而在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以及从此引起之种种浪费。此仍然是内政问题,昧者乃专以开边生事为大戒。

但是好多人不明白,以为是外交问题,实际上是内政问题引起的。黄河西部的武力与东部的经济、文化相凝合,而造成秦、汉之全盛,所谓“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即足表示其意义之一部分。东汉以来,东方人渐 渐忘弃西方,中央政府在洛阳,东方人之聪明志气至是而止。西方得不到东方 经济、文化之润泽而衰落。而东方的文化经济,亦为西方武力所破毁。

董卓领着凉州兵东到洛阳,中国历史,便从此走上中衰的路去。

朱总表示:一定要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保持国际化要有统一的价值观统一的法制统一的文化。